Sunday, May 07, 2006

高教报告书无法摆脱新经济政策阴影

郭史光庆
May 5, 06 2:49pm

洋洋洒洒306页的查希高等教育检讨报告书,在不断强调教育的国际性、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以及掌握资讯工艺的迫切性之余,仍然无法走出新经济政策的阴影。

除了犯上没有正视学生与学术人员权利遭剥夺的毛病之外,报告书所提出的教育民主化概念,依然带着浓厚的新经济政策色彩。

报告书概论的1.10项就表明,委员会了解政府所实行的扶弱政策,既重组社会来消除以居住地区和经济活动为种族身份的现象。

“无论如何,扶弱政策必须符合多元种族的社会现实,不分种族和居住地区,并配合其他政策推行,以达致国民团结与和谐。”

委员会认为,政府不能阻止较为进步的群体继续前进,以等待较为落后的群体,因此政府应该以动态、平衡的方式,在扶持后者之余,也鼓励前者继续前进,委员会称之为教育民主化的模式(pendemokrasian pendidikan)。

应扩大大学预科班制度

然而,报告书第18章触及大学预科班时指出,1983年政府设立了继大马高等教育文凭(STPM)之后的第二个大学入学管道,既大学预科班(program matrikulasi),“开启了土著学生进入科学与工艺领域的管道”(18.3.5项)。

报告书进而建议,大学预科班在扶弱政策里扮演重要的角色,符合新经济政策(18.3.6项),因此应该继续实行并予以扩大(第109项建议)。

大学预科班从2003年才开始开放10巴仙的固打学额予非土著就读,预科班的大学录取率也远远高过大马高等教育文凭。

委员会也建议政府提供足够的拨款,予执行教育民主化政策的高教学府,这些学府须设有机制以提供更多教育机会予土著、乡区学生、社会经济地位低落,以及残障的学生(第112项建议)。

列现代回教概念程为必修课

委员会也建议将目前的国家议程融入高教学府的课程,其中首相阿都拉上台后高调谈论的现代回教概念(Islam Hadhari),就受到委员会的青睐,建议将之纳入目前的回教与亚洲文明科目内,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

委员会也建议,将阿都拉政权频频强调的廉政概念,融入高教学府的行政和学生的课程中。

在语文政策方面,委员会建议马来文作为所有官方事务的用语,英文则作为所有数理和专业科目的媒介语,其他的科目则使用最有效的语言(第72项建议)。

委员会也建议,除了马来文之外,学生必须掌握至少另外两种国际语言(第74项建议),例如英文、华语、日文、法语等。此举除了能够提高学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能在国际贸易上为大马带来更多的机会。

建议金融业提供贷款予学生

在高教学府的资金来源方面,委员会建议提高高教学府的资金(第11项建议),但是由私人界和政府共同承担。

委员会认为,获得学额的合格学生不应该因为经济问题而失去入学机会(第107项建议)。因此,政府和私人界应该在未来共同承担高教经费,包括让私人金融机构以合理的利息提供贷款予学生和高教学府,以在中期内减轻政府的经济负担(第20项建议)。

然而,这项建议与大专生们近来要求政府提供无息贷学金,减轻学生日渐加重的经济负担的诉求,显然有很大的落差。

为了加强高教领域的发展与研究,委员会建议让政府相关公司(GLC)成立与管理本身的高教学府,或者在现有的高教学府内成立与资助科系(第15与16项建议)。

促停止发出私立高教学府新执照

针对私立高教学府,委员会承认前者成功减轻了政府在高教方面的负担,也成功提供更多的学额予学生,但是以盈利作为导向的私立高教学府,也影响了国家整体的高教水平。

委 员会引述“私立高教学府2001年至2010年策略计划书”所提出的问题,包括它们只提供“软性课程”,没有设立国家发展所需要的科学工艺课程、教员素质 低落,只有4.5巴仙和25.7巴仙的教员拥有博士与学士资格、缺乏或完全没有资讯工艺设备、拥有国际承认的私立高教学府寥寥可数、高昂的学费,尤其是科 学、工艺与医药课程等等。

因此,委员会建议政府详细评估所有的私立高教学府,在评估程序完成之前停止发出执照成立新私立高教学府。

高教领域开销高表现低

委员会也披露了我国高教领域目前面对的挑战,报告书概论4.2项透露,日本与韩国的研究生分别占了收生总数的27.3巴仙和13.1巴仙,而马来西亚却只有5.9巴仙。

报告书的第10章表示,根据政府2003年的数据,大马人力资源之中,只有12.9巴仙拥有学士、文凭或证书资格,比起澳洲(2004年)的39.2巴仙和新加坡(2004年)的31.3巴仙,仍然有天渊之别。

讽 刺的是,报告书比较了马来西亚在2004年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在2001年的高教领域开销,发现马来西亚的高教领域开销占了公共开销总 数的4.4巴仙,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1巴仙,高过许多先进国家(2001年),包括瑞典(3.6,2.0)、澳洲(3.4,1.2)、德国(2.4, 1.1)和英国(2.0,0.8)。

高教学府无力面对全球化挑战

委员会在结语部分,提出了异常尖锐的看法,指报告书的建议面对一系列的绊脚石,其中包括高教学府的能力无法达致社会的要求和日渐严峻的全球化挑战、高教学府无法聘请和留住具有声望的学术人员导致学术素质低落。

另外,高教学府的研究水平和成果差强人意,无法说服政府和私人界投资、高教学府的宏愿与目标不客观,也不符合该学府的强项、无法有效执行改革方案、高教学府的资源没有集中予表现出色的领域和已确定的强项。

另一方面,委员会也在概论中乐观地表示,若能善用目前的优点和资源,集中执行报告书的建议,委员会有信心国内的高教学府能够在10年内与国际上最佳的高教学府并驾齐驱。

会否步上两份皇家委员会报告书后尘?

报告书在概论的1.8项中表明,根据过去的经验和观察,一些政策改变都是半途而废,因而引起其他人士的质疑。

报 告书引述一名高教圆桌会议参与者的谈话“如果我们决定了,就要有政治决心去进行,改变我们应该改变的事物。我们不要象现在这样子,我们没有全面的研究一件 事物,结果解决的方式也不全面。我希望这个委员会能够作出坚决和勇敢的决定,让它成为最后一个委员会,不会再有另一个委员会来研究国家未来10年的高教政 策。我们已经针对这个课题谈论了不少过30年”。

这个言论最适合作为阿都拉政府另外两个改革警队皇家委员会的注脚,尽管两个委员会完成了两份抛地有声的报告书,然而最为关键的独立警察投诉与行为不检委员会(IPCMC)的设立却依然遥遥无期。

上述参与者的言论是否已经预言了高教检讨报告书接下来的命运?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高教报告书:黑暗中的明灯?


特约评论

高 等教育委员会检讨报告书是伯拉内阁任期内续警察改革皇家委员会报告书和“裸蹲事件”皇家调查委员会报告书所公开的第三份报告书。虽然其委员会地位远远不如 另外两个皇家委员会,但是这份报告书的出炉(姑且不论其内容)在高等教育领域面临重重争议和挑战的背景中显得同等重要,盼能在黑暗中点起一盏明灯。

高 教委员在2005年1月成立,受令在6个月内草拟一份涵盖国立与私立高等教育学府的研究报告,作为未来国家高等教育的政策参考。该检讨报告书已在2005 年9月已完成,却一度搁至今年9月方公布,以让该报告书能获得更新。如宣布马大新任校长般,高教部意外在4月27日提呈和公布该项报告书。

高教委员会神秘操作

然 而,高教委员会的操作却比两个皇家委员会来得神秘。除了国会反对党领袖林吉祥在去年的一项扣薪动议曾提及该委员会之外,社会甚至学术人员及学生却大多都不 懂得该委员会的存在或联络管道,远不如两个委员会曾经造成的轰动一时。虽然该报书宣称曾通过对话、会议和网际网络来收集民意,但是其民意基础性却令人质 疑,始终令人难以寄予厚望。

由于报告书至今并未公开发售,社会人士仍未能获得整份检讨报告书。虽然如此,通过近日媒体报道和翻译,一般人都只能从此处大致上获得高教委员会检讨报告书的内容和建议。

高 教委员会从国家经济角度着手,认为有必要改革高等教育,以建立一个卓越、辉煌既具有世界水准的高等教育,使马来西亚成为区域卓越的教育中心。高教委员会认 为我国目前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大专生失业问题,世界新秩序和全球化竞争,以及如何推动终生学习等等。此外,委员会也认为高等教育领域协助达致各族团结 与和谐,以协助国家进一步团结。除了讨论高等教育现况、发展历史、法律条文、教育政策外,高教委员会总共提出了138项提议。

涵盖面广但未能反映现况

其 范围内极广,涵盖了国家高等教育哲学、法令修改、大学自主权、高教预算、州政府角色、政府相关公司角色、私立大专、学术制度、校长遴选、素质鉴定和监督、 国际联系、资讯管理、课程修正、语言、讲师培训、研究、学生素质、国家团结、少数族群、学费、资助和其他。其中,高教委员会认为12项建议必须优先在政府 接到报告的12个月内完成的建议。

虽然如此,这份报告书从报道中看来并未能真正全面反映当今高等教育现况,许多必要的改革都已被忽视。其主要问题包括忽略大学在社会改革的角色,回避政治干预问题,以及片面讨论学生问题。

文:王德齐

高教委员会在研究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现况主要是从国家经济和民族团结角度着手探讨,却完全没提到大学在民主社会所能扮演的角色。现代大学的发展除了强调在大学内传授和研究知识之外,也强调把知识传到社会以发展成常识,鼓励学生和学术人员关怀和参与社会,成为社会的良心。

只字不提大学的社会角色

高教委员会只字不提大学的社会的角色,若非认为大学内的知识分子已经充分发挥社会良心的角色,就是没有勇气提出而故意忽略这项角色。在大多数学术人员已自我阉割和大多数学生对社会时事保持冷漠的情况下,高教委员会相信前者是难以置信的。

欠缺这方面的探讨已使检讨报告书变得不全面。高等教育的发展将越来越倾向技职培训和商业化,丧失了大学原本应具备的社会功能。大学所培养的学生将只具备技术,却不会拥有思考能力和社会观。社会欠缺知识分子的批判也将无法健全发展。

虽 然高教委员会在第63项建议塑造能思考能力的人力资源,但是“只限经济,不包政治和社会”的思考空间将严重限制思考能力的发展。此外,第103项建议规定 学生参与社区工作也缺乏相关其他方面的配合。因此,所谓的“国家下一代的主人翁”将只是资本主义经济里的一粒螺丝,却未能担当领导国家大任。

此 外,国立大学近一年内屡屡爆发争议,而其中更暴露了校园内政治主导一切的运作。学术人员的升职和去留,政治立场是最重要的,而学术成就却是次之。校园民主 机制,因政治人物对学生政治立场的主观认知而被扭曲和操弄。校园内的许多行政官员,更是充当政治主人在校内的鹰犬监视着每个人。在如此环境下,我们要如何 相信大学能成为区域的卓越教育中心?

回避政治干预问题

但 是,高教委员会在讨论高教现况时回避了政治干预问题。高教委员会的确意识到国立大学缺乏自主性,因此在作出第5至第9项建议,包括了让教授遴选当中20人 组成大学理事会、将权力下放给董事局等等。在其他方面,高教委员会也建议了遴选校长、教授的方式和条件。但是,在政治轻易超越体制的情况下,高教委员会如 未能直接提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对应建议而只是进行末节修整,检讨报告书内所提出的建议也将无法防止政治力量的涉入。

在1971年大专法令下,高等教育部长在大学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如未能在法令下赋予大学自主权,而只是行政安排下给于多一些权力,大学自主权也仍然未能获得保障,政治力量可随时干预。高教委员会应该建议修法赋予大学如1971年前马来亚大学所拥有的自主权。

此外,如何塑造学术自由环境也使高教委员会所忽略的。高教委员会以升职制度、培训切入讨论提高学术水平,而学术自由这个重要软元素却是没有被提出。在政治干预下,学术领域已充满了地雷区,使到学术人员惧于提出本身意见或发表于社会。

高教委员会在讨论学生问题方面只将焦点集中大专生失业、种族团结、原住民和残障学生,以及教育费用的负担,而建议集中在第63项至第71项、第100项至第103项和第112项至第129项中。但是,该检讨报告书并未讨论学生自治、学生权力等问题。

打压学生权益,幼稚化思维

虽 然高教委员会在去年校园选举争议开始前已完成报告,但是学生自治和学生权力问题已经非三日之寒。高教部将学生幼稚化和低能化处理,在70年代期间,政府通 过大专法令限制学生的基本权力和把学生会改为学生代表理事会。近几年来,大学当局更对学生生活的大小事务包括服装、出入时间和男女交往都定制相关规矩,违 者严惩。

在校园选举中,高教部和校方更是安排亲校方学生竞选事宜和逼使学生投向该派系,并打压亲学生阵线。高教委员会应该认识到校园 环境根本不容许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也不把学生当成公民看待。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要如何掌握沟通、思考、规划的能力和拥有自信呢?况且,学生自治是培养国 家未来主人翁的重要基础。研究高教领域的报告缺乏这方面的探讨将是不足的。

此外,在种族团结方面,设立跨文化课程是一项不错的建议。然而,若缺乏公平的大学制度和校方对待种族的正确态度下,种族仍然将被分化。外在的因素也严重影响校内的情况。检讨报告书却也对这方面噤声。

学生须承担更高教育货款利息

虽 然高教委员会也有讨论及对学生的赞助和建议政府继续公共领域继续支持国家高等教育费用,但是该报告书也在第20项建议高教费用需有四人皆费用来承担,以便 在中期内削减政府的财务重担,而这些费用包括提供给私立大专和学生的贷款计划。这可能也意味着学生须承担更高的利息,而国民不再享有免费或低廉的教育。

总的来说,虽然高教委员会表示高等教育改革要有决心和勇气,但是其身处的结构使它无法拥有决心和勇气。由于高教委员会由高教部成立,缺乏 了独立性,因此在许多问题欠缺本身的主见和勇气,反而任由所谓的“国家议程”去主导,将重点放在经济和种族团结上,回避了许多问题核心的部分。

关心高教人士应积极提呈意见

虽 然高教部长此前曾表示他已要求前教育部总监查希诺丁更新报告书的内容,但是其重点却是放在与第9大马计划的联系、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以及将高等教 育与小学和中学联系起来。若任由高教部更新,在今年9月份公布的报告书也将不会拥有实质的改变。因此,目前正是高等教育相关人士如学生和学术人员应该积极 施压和呈上意见,以使高教委员会在更新时更勇敢面对高教问题和做出建议。

此外,这项检讨报告书(或更新后的报告书)是否能正确执行也是一个最大的疑问。虽然这项报告书可说不合格,但是还是有一些建议还不错。两份皇家委员会的报告书在执行方面已让人对阿都拉内阁的执行能力置疑。对于学术制度的改革,在执行上也将受到校园内学阀的抗议和为难。

这份报告书出炉后,我们还需更多努力,不论是学生、学术人员、社会人士还是政府。

高教检讨报告书逃离现实 无视学生与讲师权利遭剥夺

郭史光庆
May 4, 06 5:42pm

久违的查希高等教育报告书在完成了7个月后终于在国会公布,但是这份厚达306页的报告书,是否回应了高等学府教职人员和大专生长期以来的要求?

这 份题为“研究、检讨和建议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发展与方向委员会报告-迈向卓越之路”的报告所涉猎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国家教育哲学、高等教育法律制度、行政管 理制度、资金来源与分配、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升迁制度、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化、资讯工艺、课程内容、研究与发展、国民团结,以及教育民主化。

委员会一共提出了138项建议,分成5个主要部分,既教授与学习、研究与发展、高教学府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加强高教学府主要功能的能力、以及确保所有人民都能拥有高教机会的教育民主化。委员会认为其中12项较为简单和重要的建议,应该在政府接收报告书后的1年内实行。

报告书建议与现实问题相互矛盾

报告书在概论的1.15和1.15项就清楚表明,高教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为实用主义(utilitarian)服务,而是涵盖社会与经济两大目的,符合国家教育哲学要培育具有全面人格国民的方针。

不过,委员会回避目前许多涉及校园民主、政治渗透校园、大专生对社会时事课题冷漠、人文素质低落的棘手问题,报告书的建议主要集中于高教领域的行政管理制度、与工商业领域和国际舞台的结合、研究机构与制度的设立,以及技术层面上的改变。

虽 然报告书概论的1.5项表示,委员会收集了来自各界的回馈,1.10项强调报告中的分析和建议都参考与依据每位大马人民的期望,但是委员会显然没有纳入大 专生多年来对校园民主和学生自治的诉求。对于受到大专生和教职人员口诛笔伐的《1971年大专法令》和《行为操守协议书》,报告书着墨甚少。

避谈《大专法令》剥夺学生权力问题

报 告书在第9章节里承认《1971年大专法令》是在大专生涉及校内外活动而影响了大学与校园操作的背景下制定,主要是为了协调与管制国立大学与校园的操作。 报告书指出,目前高教所面对的挑战已大大改变,因此在第3与4项建议中,要求政府修改相关的高教法令,但是其目的只是为了统一所有高教法令,符合高等教育 部的成立和实行报告书的其他建议,并没有触及《大专法令》及《行为操守协议书》剥夺学生言论与结社权利,进而防碍校园思辨风气的问题。

报告书在第63项建议中,提出6项高教课程所应达致的目的,排在最首位的就是塑造具有批判性、能够向社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够创意地转换与实行该想法以惠及社会和个人的人力资源。

这项目的与《1971年大专法令》的精神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该法令禁止大专生在没有获得校长的书面同意下,对外发表言论,以及支持、反对、同情或参与校外组织。

建议高教部下放权力予大学董事局

对教职人员来说,报告书则带来了较多的好消息。教职人员对升迁制度、大学自主性,以及教职人员参与大专决策管理的要求,都得到报告书的支持。

报告书概论的第6.2至6.5中指出,如果要提高教学府的管理效率,高教学府必须以企业的方式管理,摆脱高教部的官僚与细节管理(micro-management),将高教学府的自主权和一切管理与决策下放予大学董事局。

报告书的第6、7与8项建议,认为高教部应扩大董事会的权限,让董事会成为更有效的大学自主权监护人(guardian of autonomy),以大学自主权、学术表现和公信力作为操作原则,负责大学所有的政策和管理事务。

不过,高教部长仍然拥有委任或中止大学董事局成员的权力,一些重大的决定也必须获得高教部长的许可。

关键表现指数评估教授与校长

报告书的第5项建议,认为应修改大学宪章,让大学教授自行选出20名代表进入大学评议会(Senat),目前的宪章规定这20名代表由评议会主席既大学校长全权选出。

第9项建议则要求,除了大学校长之外,另外委任一名学术职员协会代表及评议会代表进入董事会,扩大教职人员对大学决策的参与度。

在遴选校长方面,委员会建议通过公开和刊登广告的方式甄选,并给予两年的任期(第24项)。校长的表现则以关键表现指数(KPI)来进行评估,作为是否延长聘请合约的条件之一。概论也指出,大学校长必须根据学术表现予以委任,同时保持政治独立性(apolitical)。

针对教职与行政人员的升迁制度,委员会建议(第21项)在攫升教职人员成为高教学府领导人员时,以关键表现指数作为依据,同时每年重新评估该指数。

教授的遴选也必须根据严格条件,经过公开与谨慎的过程,并提供具竞争力的薪金(第26项)。教授候选人必须拥有至少15篇论文刊登在国际期刊论文(refereed journals)(第29项)。

委员会毫不客气地指出,目前采用的学术评估基础并不清楚,“委员会也不确定究竟有多少的甄选,是根据严格的学术条件,以确保只有真正合格的候选人升级成为教授”。

报告书无视《行为操守协议书》存在

委员会在概论的第4.11项强调,学府的自主性和学术自由是孕育具有创意与创新风气的先决条件,对于提高研究与发展工作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不过,所有国立大专教职人员都必须签署的《行为操守协议书》第9项表明“我不会违反指示或作出其他可被视为违反指示的行为”,一些不愿意签署该协议书的大专讲师,或面临停职的厄运。

与《1971年大专法令》一样,委员会似乎没有察觉普遍引人诟病的《行为操守协议书》,是学术自由的绊脚石,完全没有作出回应或讨论。

目前这份报告书只提供予所有国会议员,高教部并没有公开发售予公众。高教部长慕斯达法早前表示,他已指示领导委员会的前教育部总监查希诺丁,更新报告书的内容,包括与第9大马计划的联系、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以及将高等教育与小学和中学联系起来。更新后的报告将在今年9月公开予公众知晓。